线下实训
HOME
线下实训
正文内容
plc编程 线圈重复 PLC可以多线圈输出吗?和置复位指令混用会有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 : 2025-04-27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PLC可以多线圈输出吗?和置复位指令混用会有什么问题?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很多刚接触PLC的新人们都会对线圈的直接输出指令和置复位指令感到疑问,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指令,最后编出来的程序既有多个线圈,又有置复位,而且一些PLC还不会因此报错,但运行结果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 输出指令

输出线圈

满足列条件之一时,线圈Q4.0的状态为“1”

1输入端I0.0和I0.1的信号状态同时为“1”时

2或输入端I0.2的信号状态为“0”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输出端Q4.1的信号状态将是“1”

1 输入端I0.0,I0.1和I0.3的信号状态同时为“1”时

2 输入端I0.2的信号状态为“0”、输入端I0.3的信号状态为“1”时

2 置复位指令

2 S为 SET指令

SET指令称为置位指令。其功能是:驱动线圈,使其具有自锁功能,维持接通状态。在图2中,当动合触点I0.0闭合时,执行SET指令,使线圈Q0.1接通。在断开后,Q0.1线圈继续保持接通状态,要使Q0.1线圈失电,则必须使用复位指令R。

置位指令的操作元件为输出继电器Q、辅助继电器M和步进继电器S。

3 R为RST指令

RST指令称为复位指令。其功能是使线圈复位。在图2中,当动合触点I0.1断开时,执行R指令,使Q0.1线圈复位。在I0.1接通后,Q0.1线圈继续保持断开状态。要使Q0.1线圈得电,则必须使用置位指令S

复位指令的操作元件为输出继电器Q、辅助继电器M、步进继电器S等等。

那么如果将两者混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情况呢?

()是线圈输出指令,S是置位指令,R是复位指令

程序第一行叫线圈输出指令,第二行叫置位指令,第三行叫复位指令。

都是用来做输出状态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1输出线圈是对目标位的最终结果的申明,不是1就是0,既然是最终结果,一个程序里理论来说只可以有一个输出线圈,为什么说理论来说,因为有一种情况可以多线圈,那就是如果多个线圈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子程序里,而一个扫描周期只能检测到一个线圈的话也是可以的。

而一旦出现双线圈输出,在编辑的时候PLC也不会报错,但只有最后一个线圈起作用,前面的无论是否满足都没有任何作用。

三个相同的线圈输出指令,前两个结果为1,最后一个结果为0,最终结果为0

三个相同的线圈输出指令,前两个结果为0,最后一个结果为1,最终结果为1

但如果需要这种多处控制输出的话怎么办?

两种办法:一每个控制点使用不同的中间继电器,然后中间继电器再控制线圈输出。

M0.0,M0.1,M0.2代替三种状态,最后再输出到Q0.0上,就可避免双线圈的问题。

二是使用置复位。

置位指令是对目标位状态的更改,这可以改,那也可以改,条件满足就改,条件不满足就保持原状态,所以一个程序里可以多处更改,而结果以多次更改的结果为主。

共有两个置位指令,两个复位指令。

2 输出线圈是一个单一指令,条件满足就是1,不满足就是0。

置位指令能将0变为1,不能将1变为0。所以置位指令必须和复位指令配合使用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

3 这两种最好不要出现在一个扫描周期中,虽然可以,但是建议新手不要这么做,因为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要看哪个命令在程序的尾部。

如果输出线圈在程序段的后面,则以输出线圈的结果为主,不考虑前面的置复位指令。

前面置位了,后面的输出线圈为0,结果为0

前面复位了,后面的输出线圈为1,结果为1

如果置复位命令在程序段的后面,需要看这个指令是否满足条件并且执行,不执行的话以上一个指令为主,执行的话以当前指令为主。

以最后有效的指令为准

所以新手朋友要多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几个指令的用法。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并关注,以便优秀文章在第一时间受到推送)

PLC的线圈输出和置复位,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你会用吗?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很多刚接触PLC的新人们都会对线圈的直接输出指令和置复位指令感到疑问,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指令,最后编出来的程序既有多个线圈,又有置复位,而且一些PLC还不会因此报错,但运行结果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因此,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方式的区别以及如何应用,希望大家在编程的时候能正确的应用这些指令。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线圈输出指令和置复位指令。

()是线圈输出指令,S是置位指令,R是复位指令

程序第一行叫线圈输出指令,第二行叫置位指令,第三行叫复位指令。

都是用来做输出状态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1输出线圈是对目标位的最终结果的申明,不是1就是0,既然是最终结果,一个程序里理论来说只可以有一个输出线圈,为什么说理论来说,因为有一种情况可以多线圈,那就是如果多个线圈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子程序里,而一个扫描周期只能检测到一个线圈的话也是可以的。

而一旦出现双线圈输出,在编辑的时候PLC也不会报错,但只有最后一个线圈起作用,前面的无论是否满足都没有任何作用。

三个相同的线圈输出指令,前两个结果为1,最后一个结果为0,最终结果为0

三个相同的线圈输出指令,前两个结果为0,最后一个结果为1,最终结果为1

但如果需要这种多处控制输出的话怎么办?

两种办法:一每个控制点使用不同的中间继电器,然后中间继电器再控制线圈输出。

M0.0,M0.1,M0.2代替三种状态,最后再输出到Q0.0上,就可避免双线圈的问题。

二是使用置复位。

置位指令是对目标位状态的更改,这可以改,那也可以改,条件满足就改,条件不满足就保持原状态,所以一个程序里可以多处更改,而结果以多次更改的结果为主。

共有两个置位指令,两个复位指令。

2 输出线圈是一个单一指令,条件满足就是1,不满足就是0。

置位指令能将0变为1,不能将1变为0。所以置位指令必须和复位指令配合使用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

3 这两种最好不要出现在一个扫描周期中,虽然可以,但是建议新手不要这么做,因为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要看哪个命令在程序的尾部。

如果输出线圈在程序段的后面,则以输出线圈的结果为主,不考虑前面的置复位指令。

前面置位了,后面的输出线圈为0,结果为0

前面复位了,后面的输出线圈为1,结果为1

如果置复位命令在程序段的后面,需要看这个指令是否满足条件并且执行,不执行的话以上一个指令为主,执行的话以当前指令为主。

以最后有效的指令为准

所以新手朋友要多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几个指令的用法。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并关注,以便优秀文章在第一时间受到推送)

相关问答

plc的线圈可以多次使用吗?

PLC的输出线圈用梯形图编程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如果重复使用的话只有最后一个状态有效;或有梯形图出错的可能,同时相应的特殊辅助继电器会置ON。如果想重复使...

在s7200同一个程序中,可以对同一输出线圈多次使用置位和复位指令吗?

可以的,但是使用的时候还要要注意,程序是从上往下扫描的,假如线圈同时置位复位了,PLC输出的时候只认程序最下面那个状态!可以的,但是使用的时候还要要注意,程...

plc程序为什么只能接一个线圈?

严格来说这样是绝对不可以的,一个触电只能控制一个,根据你说的问题应该是电压或者电流不够用。如果你说的是软件编程的话,那么可能输出点有重复。因为软继电...

两个相同的交流线圈能否串联使用?为什么?

在交流控制线路中,不能串联接入两个电器线圈。因为每个线圈上所分配到的电压与线圈阻抗成正比,两个电器动作总有先后,先吸合的电器,磁路先闭合,其阻抗比没吸...

PLC梯形图几种不允许的情况都是什么,怎么改进?

PLC梯形图几种不允许的情况:1双线圈所谓双线圈:就是在普通编程中,在程序中出现了两次相同的线圈,导致线圈该得电是不得电,不该得电时却得电了。改进:使...

plc的跳转指令和子程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的地方?

plc的跳转指令和子程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以三菱FX系列的plc为例说明跳转指令CJ和子程序调用指令CALL的区别,首先他们两个都是程序流程控制的,跳转指令...

单色双雀头结线圈编法?

以下是我的回答,单色双雀头结线圈编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编织技艺,它巧妙地运用了一根或多根彩色线,通过特定的编织手法,编织出富有美感和艺术性的线圈结。这种...

互感线圈同名端极性相同吗?

性质:无论电流从哪一个线圈的哪一个端子流入或流也无论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其感应电压的实际极性始终一致。楞次定律法在同一变化磁通的作...

两个交流接触器线圈能并联么,如果能并联,那么两个接触器吸合时间同步么?

不能并联使用,因为两个接触器吸全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一样,会烧坏。不能并联使用,因为两个接触器吸全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一样,会烧坏。

[紧急求助]为什么磁通与线圈札数无关?_作业帮

[最佳回答]磁通量是当线圈垂直于磁场放置时,磁感应强度B线圈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其意义可用磁感线形象的加以说明显然磁通量与线圈匝数无关...

 车仁表四大名捕  mr lonely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5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