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心
HOME
课程中心
正文内容
凑数plc编程 《皇牌空战7:未知空域》全ACE冠名机打法攻略
发布时间 : 2025-02-25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皇牌空战7:未知空域》全ACE冠名机打法攻略

《皇牌空战7:未知空域》中ACE冠名机是不小的挑战,想要击落它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行,而且ACE机只会在普通难度以上才会出现,要怎么对付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plclear”分享的全ACE冠名机打法攻略。

全ACE冠名机打法攻略

注意:ACE机只会出现在Normal以上难度,也就是说Easy难度是没有ACE机的。飞机AI都没啥区别,顺路Hard难度做就行,灭火器这种免死金牌时刻要挂着,除了那个90%损伤度的任务外。

Mission 01 『Operation Deer Horn』

敌机姓名:MiG-21 bis PYRO 击落前三次轰炸机周围的所有护航机后,ACE机会随着第四波增援在10点钟方向增援。

打法:一共有5波敌人,开F-22A,挂载8AAM,带增加特殊导弹的射程和引导性,前3波直接远距离干死,第三波留一个轰炸机,优先把护航机打完再打轰炸机。 第四波在地图10点钟方向可以看到ACE机。

Mission 02 『Operation Eastern Wind』

敌机姓名:MiG-29A JESTER 任务初期摧毁机场管制塔的情况下,在任务进行到UAV编队刷出来的时,ACE飞机出现在机场地面上。

打法:用F-22A挂XSDB炸弹,带减炸弹CD,加炸弹容量,一路摧毁,把机场也炸平。发射无人机的剧情后,ACE刷在地面准备,送他两颗普通导弹就GG了。

Mission 03 『Operation Dual Wielder』

敌机姓名:F-16C BAYONET 任务一开始出现的所有目标飞机,在1分40秒内击落,ACE飞机会跟着大鸟在地图9-10点钟方向出现。

打法:用F-22A,挂QAAM,增加特殊导弹挂载量,引导性,减CD,导弹速度,再带上飞机加速装,冲过去快速干掉所有飞机即可。

Mission 04 『Operation Lighthouse Keeper』

敌机姓名:F-15J RONIN 高度不能高于150米的情况下突破雷达网,清理完宇宙塔周围所有目标后,会在任务的下个阶段的地图1-2点钟出现

打法:用F-22A,挂8AAM,或者QAAM,带特殊导弹引导性、载弹量、增加锁定距离。保持100米高度左右,L1+R1稳定机身,用L1和R1来修正路线。按路线突破雷达网,出现地面目标时再拉高,有的时候有BUG。突破成功后时间暂停,目标没出来拉高之后ACE机不出来了。 摧毁完地面目标后他就会在最远端的1-2点钟位置出现。飞的还很快,第一时间追。

Mission 05 『Operation High Card』

敌机姓名:F-15C FANG 一上来,先让敌人把你打到90%损伤度,敌人轰炸机出来后,会在10点钟方向出现。

打法:开F-22A挂8AAM或Su-57的激光炮。卸掉自动修复,开场起飞后慢慢飞会有傻瓜AI来揍你,让他慢慢打你到90%,ACE和第2波轰炸机同时刷出来,在10点方向,优先干ACE,再打轰炸机,基地很抗炸的。

Mission 06 『Operation One Pair』

敌机姓名:F-14D KITTEN 在地图正西北那边的基地里,有一个山洞,你钻山洞飞行,洞里有很多飞机,钻一会他就出现在天上了。

打法:随便飞机,保证能拿满分就行。减速去钻敌人西北边的基地,那有个山洞,山洞门口有很多防空武器,干掉他们,钻进去溜达两圈,不一会他就出现在你山洞上空了,去干掉他吧。

Mission 07 『Operation Two Pairs』

敌机姓名:Typhoon FAUCON 清理掉所有TGT目标的目标后,会在地图中间靠北的方向出现。

打法:F-22A带XSDB炸弹,一组组的清理,最后一组留一个TGT目标,把其他白的都干死。然后就可以在地图上看到他出来了。

Mission 08 『Operation Three of a Kind』

敌机姓名:F-15E GAZELLE 清理掉所有的油罐,任务进入到沙尘暴进度之后,会随着大批UAV在地图正北边增援过来。

打法:F-22A,XSDB炸弹,只需要带缩短炸弹CD的即可,带增加标准导弹引导性,减CD、增加锁定距离。第一阶段把所有标记有OIL TANK的目标全部摧毁,第二阶段就会跟着出来了。时间绝对够,不要打防空和飞机、船舰。就打OIL TANK。

Mission 09 『Operation Flush』

敌机姓名:F/A-18F SPIDER 把除了5个TGT目标的雷达外,普通白色目标摧毁50%以上,会在地图中间出现。

打法:比较蛋疼恶心的一关,推荐Rafale M,携带LACM,带特殊导弹射程,载弹量,爆炸范围,标准导弹引导性。玩鱼跃射LACM。万米射程对地导弹,威力不俗。优先干掉4个雷达,顺便清理其他白色目标,打的差不多了F18就自己来找你了,随后干掉他,再炸掉最后一个雷达,进入后面阶段,通关即可。

Mission 10 『Operation Full House』

敌机姓名:Gripen E LOUVETEAU 第三次敌人飞机刷出来之前干掉所有SAM导弹,ACE会随着最后一次增援出现在敌机群里。

打法:F-22A,带QAAM,增强特殊引导性,挂载量,标准飞弹减CD。看下图一路加速干SAM导弹,清道最后的时候肯定来飞机,优先干飞机,再去干SAM,第二波飞机来之前基本就都清光了。然后等着ACE机出来捏死就行了。

Mission 11 『Operation Siren`s Song』

ACE飞机有两架!不太容易一次清光,最好是打两次。

敌机1姓名:Su-33 IBIS 从12点钟方向的平台中间夹层穿过去,他就会在3-4点钟方向的航母上起飞跑路,快速过去打他!

敌机2姓名:Rafale M CHASSEUR 开局直接去12点钟方向的平台,用8AAM把所有没起飞的飞机干掉,他就出来了。

打法:开F-22A,挂8AAM,带特殊导弹引导性,减CD,标准导弹引导性,直接开场去12点钟方向用8AAM锁定,清理掉,起飞了也不怕,继续清理,然后Rafale M他就出来了,弄死后按照描述,在穿越一次,Su-33也就出来了。弄死。结束。

Mission 12 『Operation Dragon Breath』

ACE飞机有三架!有顺序要求!

敌机1姓名:Su-34 WALRUS 武装直升机群出来之前保证大炮无伤,Su-34会跟着直升机群一起在2点钟位置出来。

敌机2姓名:Mirage 2000-5 FOUDRE 从一台破损的大炮下钻过,除了那个修好的,其他的你随便挑一个飞穿越就行。

敌机3姓名:A-10C BUFFLE 击落刷出来的3架A-10C之后,会在西南方出现。

打法:推荐Su-57,激光炮,带全部三件激光炮加强。保证大炮全程无伤,就要开场用激光炮全部清理地面目标。如果清理的慢,空中轰炸机来了,优先转头去打轰炸机(不管护卫机),6000米以内就可以激光炮瞄准直射了,比导弹都好使(若在轰炸机侧面,需要拉一些提前量!)。清理完之后继续清理地面目标,保证地面目标干净后,第二波轰炸机差不多也就出来了。依旧不管护卫机,清理完了之后直接去钻大炮,干Mirage 2000,然后等A-10C机群出来,扫平,去打A-10C的ACE机。然后继续保证优先轰炸机,其次地面部队。最后直升机群出来,Su-34也就出来了,干死。进入大鸟阶段。完成!

Mission 13 『Operation Magic Spear』

敌机姓名:MiG-31B COMET 保证快速清理5个真导弹井(最左2个,最右3个),进入P2追导弹时,会在目标反方向出现。

打法:F-22A,带所有加速、极速配件,带标准导弹锁定距离,飞行距离,引导性(前两个优先)。任务开始就直奔真目标直接炸,炸完就走,快速清理完毕后,第二阶段追导弹会在大地图上看到与导弹目标相反方向跑。火速追上去打,Mig31比较硬,要4下标准飞弹才能死。打完了立刻回来追导弹,正常流程即可。如果打完了没追上导弹,需要自己考虑一下哪耽误时间了。

Mission 14 『Operation Werewolf』

敌机姓名:Su-47 GADFLY 快速!快速!从峡谷中穿过,网上给的数值是2分20最迟。不要慌,直线加速,弯道慢慢过就行。时间富裕。扫荡基地到Su-35s编队支援时可以看到他。

打法:Su-57,激光炮,或者F-22A,QAAM都行。扫荡基地优先保护任务地面目标,然后敌人Su-35增援来了后去搜索有没有ACE机,如果没出现,就是峡谷飞慢了。峡谷多飞飞,除了最后S弯需要一点技术之外,其他的大直道都没啥难度。

Mission 15 『Operation Giant`s Step』

一样有2架ACE飞机,可以一次解决。

敌机1姓名:Su-37 SERPENT 达到18000分以上,他会刷在地图6点钟位置。

敌机2姓名:F-2A BOGEN 导弹防御系统AEGIS ASHORE全部破坏,指挥系统会刷在地图中间的海滩边上。AEGIS ASHORE出现条件,只攻击地面部队和舰队的情况下剩余3分钟出现。一样会刷新在6点钟位置。

打法:Su-57,激光炮,三大件。记住,保证地面无目标!一上来就去地图左边打人家基地,清光之后去海上把舰队清理光,随后城市废墟中一堆小船干掉。此时分应该已经过18000了,过了就去打Su-37。没过,就去清理一些杂牌飞机凑数。 最后导弹防御系统会在中间那刷出一大片。顺路激光炮远距离biubiubiu就干死了。F-2A也就出来了。干死结束。

Mission 16 『Operation Gorgon』

敌机姓名:Su-35S AXEMAN 护送车辆阶段打到10000分就会以黄色目标出现在天上,需要你去识别一下再打。够10000分会立刻出现,注意观察地图。

打法:F-22A。XSDB炸吧。无脑。识别目标,只需要锁定之后,2000米内用中间圆圈看他一会就能分辨出来。如果分辨都不会的话,那就慢慢练吧。最高难度全S比这个要求还过分。 10000分之后,会在天上出现,观察,干死,完毕。

Mission 17 『Operation Reflux』

敌机姓名:F-35C MANTIS 地图上有个超长的质量轨道,从起飞点的2个投射飞机开始超低空飞,保持一直有PULL UP的警告,从头飞到尾,飞完之后。ACE机会出现在轰炸机护卫机群里。

打法:F-22A,带QAAM,带特殊导弹引导性,载弹量,减CD,飞行速度或威力,带反匿踪雷达。任务开始先去清理TGT目标,从一上岸开始4个目标开始,打完后转头去飞一个超低空的质量投射轨道,飞完回来清理小城镇坦克2个目标,马路上3个目标追一个友军,山头上ADTANK的2个目标,他旁边4个阿帕奇64目标,然后岛另一头基地里的地对空载具,MQ无人机,Su-35,另一头基地打一半不到机群就要出来了。出来之后转头全速冲进轰炸机群。这货藏在最中间,需要优先识别干死。如果没找到的话,说明轨道飞的不好,重开任务再来。 打完之后,TU-95一颗QAAM,TU-160是2颗。很简单过关就行。

Mission 18 『Operation Beehive』

敌机姓名:YF-23 LYNX 任务开始的计时器,在17分钟之前冲到堡垒,而且要干掉堡垒前的所有目标。时间够的话会直接垂直起飞出来,非常显眼。

打法:F-22A,两种打法。

第一种,ACE难度S评价,需要带QAAM,带特殊导弹引导性和载弹量,标准飞弹带减CD和锁定距离。上来所有目标标准导弹伺候,空中目标QAAM伺候。打完后期QAAM打SOL编队。

第二种,常规打法,带XSDB,增加挂载量,带标准飞弹引导性,减CD,锁定距离。一路炸过去,飞机全部干死即可。

共三组目标,一上来的一波,第二波带2个直升机,第三波带3架TGT目标飞机,打完直奔堡垒,可以看到ACE起飞。

Mission 19 『Operation Daredevil』

最后2架ACE飞机,可以同时做,打完最后一架当场跳杯。

敌机1姓名:Su-57 CALAMITY 第一阶段18000分出现,出现在地图5-6点钟方向。

敌机2姓名:F-22A TEMPEST 第一阶段20000分出现,出现在大塔旁边的云层里,会直接来找你。

打法:Su-57,激光炮,三大件,带反匿踪雷达。远距离挨个找Su-57,F-22A这种高价值目标突突吧。都是一个个小队出现的,你不靠近他们都不带动的。远距离突突两下就死了。 第一阶段我能轻松清光所有飞机。

刷到18000的时候,优先去地图6点钟方向找飞机,因为这货隐身的,离远了你看不到。

刷到20000同理,优先找。

Mission 20

Hard难度都打了19个任务了,第20个顺路打完就解锁ACE难度了。顺路熟悉一下20关AI的打法,还有钻山洞的路。

狗嘴象牙系列九:控制器三十年和未来十年控制器的发展方向

这是十多年前写的一篇软文,因为对控制系统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比较简略的描写,现在看来也无大过,所以不再修改,而是直接贴上凑凑数。

这一阵子与各位大佬争论了半天PAC啊PLC之类的,争论到目前这个阶段感觉再争论已很没意思,想了想,还是写一个控制器的历史和未来十年控制器的发展方向来做一个结论吧。

一、历史

1、 PLC & DCS

控制器在七十年代开始从传统使用仪表和继电器组对应的两个不同应用领域派生出来DCS和PLC两类产品。这两类产品在初期确有相当多的不同,DCS对于回路控制这一块更为重视,而PLC对于离散的逻辑控制更为重视。当时的DCS使用通用CPU,采用软解释方式处理程序,而PLC依靠类似于AMD2910的位块处理器处理逻辑,相对而言在系统结构上,DCS更偏向软件,而PLC更像传统的硬件继电器组。

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突然大家对于DCS和PLC的概念含糊不清了,因为PLC也在体系中加入了通用型的CPU,特别软逻辑PLC在指令处理原理方面与DCS并无二样,只是上位机软件的用户指令不同。不过DCS也不是原地不动,DCS在网络方面、多DPU协同工作方面、冗余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大多数采用了X86的体系架构,充分利用了PC的技术成果。

那么现在的DCS与PLC的差别是相当小,从具体的技术而言,DCS有基于令牌网络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可以通过全量通信来保证每个DPU内的映象数据都是最新的,而PLC在这一块更多的注重单机工作,就算是联网,也假定两台PLC之间只需要很少量的数据交换,所以采用的主从结构的请求应答方式通信。

在发展过程中PLC与DCS都受到PC技术发展的深远影响,特别是DCS,目前的DCS大多采用PC_BASE结构,对PC技术的吸收也相当彻底,而PLC则是在80年代未90年代的软PLC开发浪潮中大力吸收了DCS、PC的技术,特别是在IEC61131-3标准制定出来后,产生了一系列的以开发软PLC软件的公司,这些公司以欧洲公司居多,这与欧洲公司的开放软件组织成熟有一定关系,同时IEC61131-3对于日式PLC的编程方式基本是排斥的,所以相当多的欧洲企业有兴趣进军这个行业,这方面以KW、一方梯队、ISAGRAF、3S等尤为突出,这些公司对于工控软件化和标准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各大工控公司在开发新的软件时都会对这几家公司的产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最初软PLC的开发大多是以PC_BASE为蓝图的,只是在后来才慢慢的加入ARM、51、AVR等CPU的支持,并一直强调开发的模块化结构,使移植变得更为容易。

目前的情况是PLC按点数和价格分成了大中小微几种不同的档次,同时按实现分成了硬PLC、软编译型PLC、软解释型PLC三种,按结构分成了背板式、模块式、分布式几种。其中大中型PLC更是在功能 上加入了DCS和PC的许多功能,使其可以向上吞并一些DCS的市场,如现在很多自备电厂和化工行业都不再使用DCS而改用PLC去完成,横向来说PLC发展出了许多专用的PLC,包括数控专用、车用、设备专用等。

同时DCS也向下发展了许多有个性的产品,使其可以代替一部分PLC的产品,如浙大中控、浙大中自的某系列产品就做得比较小,只有几个回路,带显示屏,可以满足一些行业的需要。

2 、现场总线和FCS

在软PLC出现后不久,一场新的技术浪潮冲进了工控市场,这就是现场总线,同时现场总线派生出来FCS的理念,在当初,我也是FCS的拥护者和开发者,深信在芯片能力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的今天FCS才是未来的控制系统。可是在实际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分散之后不光成本升高了,维护也变得更困难,因为所有的节点都依赖网络,而网络的可靠性就变成了一个瓶颈。这么长的网线,有任何一段出现短路或者开路都会有致命的损伤,如果采用冗余的网络和系统,则在成本方面大增。并且分散后的逻辑,会因为一个中间节点的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的重大错误,当然如果用户对分布式控制理念有很深的理解当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事实上让用户工程师理解这么复杂的拓扑结构和考虑这么复杂的现场结构是不现实的。

除非是在未来的神经元网络芯片研发方面有新的发展,可以在某一个逻辑运算节点损坏后自动由另一个逻辑节点替代,同时需要更好的基于网络的逻辑编程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对于分布式的控制器进行合理的逻辑切分,并且对任一个节点损坏后出现的状况能有合理的处理方式,或是保护或是不理。FCS发展的理想地步是只有传感器和执行器而没有单独的控制器,所有的传感器将自己的参数传给需要的执行器,各个执行器根据网络得到的参数运算并进行控制,同时将自己运算得到的中间值传给其它的执行器。因为有了中间值的问题,所以整个控制网络将变得相当复杂,每个有中间值的点都必需有合理的处理策略,理想的情况下,是当中间逻辑点出现问题后,能由任一个逻辑点进行替代,或者进行合理的保护策略。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我们将看到能满足所有要求的全新的FCS出现,在通信方面也会变得更灵活和更可靠。

目前在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后,大家都形成了一个暂时的共识,那就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布还是集中,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方式是最适合的。比方在冶金行业,很多现场使用S7-400作为主站,用S7-300做为子站,把子站分布在现场,每个子站负责一个具体的任务或者一个工段。这样一方面当网络出现问题时,各个子站可以很好的处理自己的任务,同时每个子站到设备的距离减至了100米以内,使布线和维护变得相对简单了。

现场总线的技术浪潮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IEC61158的制定过程,这个过程充分的反应的各大利益集团的冲突,大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长达15年的时间内竟然未能达成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协议,最后的结果是变成了8种标准并存,后来又扩到了13种(有14种标准,但有一种退出了),标准的范围也从最初的涵盖过程、楼宇、电力等退到了只包含过程控制,这次争论的结果是当时的制定委员会的负责人在标准通过的当天宣布辞职,他说:“太多的标准意味着没有标准”。其实我个人认为做一个统一的标准包含所有行业目前来看不太现实,各个行业的关注点也不同,像一般过程控制大家可能选PROFIBUS等,楼控可以选LONWORKS,数采和单一设备间通信可以选MODBUS等。但同一行业内实在应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就常常为了联西门子或者AB的控制系统而伤脑筋。

我个人对PROFIBUS比较有感情,因为在前几年用了两个人年做了一块PROFIBUS的主站芯片,用FPGA做的,把整个PROFIBUS-DP的数据链路层的状态机完整实现了。PROFIBUS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块通信协议,对于可靠性方面处理是相当完备的,完全是德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当严谨,诊断、参数化、配置、诊断、数据交换。PROFIBUS最大的优点是状态机与通用处理器之间的多缓存结构,使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护。

3、PC_BASE

PC_BASE刚出现时也是在工控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那个时代的控制器都是相当贵的,我记得当时一块西屋公司WDPF控制系统的250M硬盘卖5万块,而PC硬件的低成本对于大家来说是相当大的吸引力。当时的工程师分为两派,一派认为PC是为商用开发的,控制界只能吸收其有用的技术,而另一派认为PC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如此之多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可供利用,对于控制器的标准化和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好处。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工控厂商包括DCS、PLC和各种专用控制器都广泛的采用了PC_BASE结构来开发新产品,当时大多使用386和486,其中ICOP的386X_M6117D是其中最好的工业级386 CPU,可惜我只能买到M6117C只好改用了MAPLE的486DX4-100M。

PC_BASE在近些年的发展之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当初大家之所以选用PC_BASE是因为开发方便,特别是DOS年代和WIN98年代,大家可以在一周的时间编写出一个很复杂的控制类程序,在刚有网络的时候,大家通过BBS互通有无,当时感觉有一种一切均在掌握之中的感觉。

现在DOS使用者越来越少,于是很多的厂商在引导工程师走WIN的平台,而WIN对于底层的屏蔽使广大底层软件开发工程师感到郁闷,因为WINNT体系的WDM驱动程序开发需要用到DDK工具,就算是使用XTOOLS之类的简易开发工具又让人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让PC_BASE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大大的被抵消了。同时WINNT体系的低可靠性让大多数工程师望而止步。

2.0以前的WINCE也是一个让人发狂的软件,不光可靠性差,实时性也相当差劲,让人怀疑这玩意只能用来做做显示屏,后来wince2.0出来后还好一点,但个人对WINCE还是有抵触,可能是当初吃苦头吃多了,总认为一个工控产品不适合选用WINCE做操作系统,因为WINCE的系统结构包括兼容性、开放性、图形方面的优点都是针对手持消费类产品的,如PDA之类,对于工控需要的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实在有点不及格。这一方面linux要更差一些,因为linux是为商用电脑开发的,很多公司都在为linux进行减肥并把抢占式的调度机制强行加入linux,从而可以使嵌入式linux可以用在嵌入式的环境,但WINCE有的缺点它也都有,同时还要更严重,所以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操作系统方面,其实像VXWORKS和NECLUES之类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用户类多是工业方面的,对系统的可控制性比较强,如果是高要求的开发者还可以买源码,这样如果操作系统内有问题就可以自己调试,我们就发现NECLUES操作系统的8019驱动方面有问题,主要是实时高速通信会有堵塞的问题,后来发现这一部分代码是从linux的源码中拷过来的,所以linux也有类似的问题。

对于PC_BASE更要命的是低档X86的配套芯片都已停产,包括DRAM等,使大家想接着使用386、486、586都不可能了,(我一直很喜欢ICOP的M6117,可惜现在DRAM真是买不到新货,全吃库存了),除非使用旧芯片,当时我们花了三年多的时间试用过多种不同类型的中高档CPU想选一款理想的处理器而不可得,那个时候民品方面的工程师都将目光转向ARM,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在WINCE和linux上开发X86的软硬件比在ARM或者AVR处理器上开发类似的程序难度差别不大,而且ARM的成本比X86要低很多。我们试用了几种ARM后(当时AD公司的工业用ARM还没出来)感觉ARM用在工业上面不特理想,大把显示、音频、VGA、以太网MAC之类的功能都在工控常规平台内用不上,而且ARM的抗电磁兼容方面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对于一般要求的2000V快速脉冲还可以满足,但再向上走就很难做到。

在PC_BASE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厂商都遇到了PC_BASE单体成本高、需要用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的问题,使PC_BASE的量很难做大,对公司的技术支持的能力和要求也很高。为此很多工控机的厂商都找到了像KW、infoteam、ISAGRAF、3S这样的软逻辑开发商,利用工控机或者PC104+IO板卡来组成一个控制平台,这种控制平台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支持现有PC的各种资源,使监、控可以做在一体,缺点主要是从小PLC来说,从本太高,从中大型PLC来说点数又太少,同时抗干扰和抗振动方面存在许多架构性问题。

4、 PLC、DCS、PC的交叉点

在各种现有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因为IC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PLC、DCS、IPC在近几年出现了相当多的交叉和重复,基本上变成了有一部分PLC看起来更像DCS,而一部分IPC改头换面之后其实与大多数的软PLC并无二样,也采用模块化结构,也使用IEC61131-3的五种语言,在使用上面比大多数的PLC更加容易更加偏软件。

这些年经常见到一些朋友问到底DCS与PLC的区别是什么,IPC+软逻辑之后是不是PLC?

5、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的实现目前也有好几种方案:

方案一:通用PLC带数控功能

这对于需要逻辑控制又需要相对简单的位置控制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无论是成本和开发都有很多优势,不过通用型的PLC大多没有联动和插补指令(部分产品有),并且不支持G代码,无法与CAD软件进行接口。

方案二:专用的数控系统

这种系统有很多使用PLC的平台加DSP加FPGA实现,高档的这种系统可以与CAD软件无缝连接,从CAD导出来的G代码在经过编缉或者不需要编缉下载到控制器内就可以做出各种对应的动作出来。该种系统对于多轴联动控制和插补G代码均有很强的支撑能力,同时一般带有显示,可以在运行时同步在显示屏上显示运动的轨迹。

方案三:IPC+数控板卡

这是国内数控厂商的主要形态,有灵活性高的优点,但很多系统不支持标准的G代码,而是要用户使用C、C++语言或者VC去编写对应的控制程序,由板卡厂商提供函数库。当然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数控厂商代用户完成这一部分的编程。

这种开发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厂商的开发成本低,灵活度高,但是需要厂商提供相当多的技术支持,如果客户数量大后很难有足够的支持能力,所以这类厂商大多都在开发通用的数控平台,并仍然使用IPC平台在上面开发通用型的数控系统。

6、 楼控

楼宇控制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玩的行业,价格奇高,但功能却不并复杂,所以现在有很多工程商在使用小点数的PLC组网代替DDC,但在易开发方面相对要差一些,主要是楼宇本身是高利润行业,大家对一个点近千元的价格并不感到无法承受,只有当楼市价格下降竞争大了才会有可能重视成本方面。

我个人认为未来楼控很难做为一个单独的控制器种类存在,而会被其它产品给吞并。

7、 数采

数采行业因为受到了GPRS、GSM等业务的影响,正出现一次比较大的变革,特别是在远距离方面,传统的MODEM、RTU方式正受到很大的冲击,在我们经手的很多环境监控、管道监控、路灯节能、水文监控方面很少有客户能经受GPRS DTU的诱惑。DTU的基于网络和透明通信方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只是目前DTU的价格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高,如果能掉到GSM MODEM的价格就比较合适了。

二、未来的控制系统

前面讲了这么多历史,下面我们来看看我心目中的未来控制器。

在经过FCS和现场总线的浪潮过后,各大公司好像都累了,这几年大家都在底头为下一代的控制器做各种研发和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东芝、AB、思博等公司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同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将来的控制器将会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单芯片控制器

单点价格在10元左右,支持可编程,可以带现场总线或者网络。把位块处理器、通用处理器、存储器、均合成在一块芯片内,只需要加上很少的外部电路就可以实现一个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

西门子的LOGO无疑是这种方案的一个实验者,不需要太多复杂功能,成本要相当低,并一定要可以联网,这样单点的PLC将是一种比较现实的产品。

这一部分的产品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内外的厂商在做这一方面的研发工作,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取舍,那一部分功能是不需要的,那一部分成本是可以减下来的,是否能很清晰的定义和标准化这类产品,使其变成一个和低压电器类似的常规电器,并可以结合FCS的思想把这类产品做到未来的智能家居中去,这样一方面量可以足够支撑成本的下降,也可以加速这种小控制器的标准化。

很多朋友可能会想到万可和智国的产品,万可的产品现在价格并不存在这种优势,同时过份的分离使其成本很难达到要求,而智国的产品只是将IO接口、继电器、电源放到外部从而使其成本显得比较低,实际上加上各种隔离接口后在同样可靠性要求下,其成本并不低。

所以个人认为这一部分的产品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标准化和一个大的市场的冲击,个人认为可能是在下一代的智能家居方面,很多朋友都找我谈过可不可能做一个很低成本的带无线通信的很少点数的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智能家居和智能楼宇方面,但我一直忙于现有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无力再去开辟一个新战场。当然我相信在国内控制器研发日益成熟的今天很快就会有人把这种产品开发出来。

未来每个灯或每一组灯带一个可编程控制器将不是梦想,我想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将可以看到这一类产品的大放异彩。

第二类:多控制系统的通用平台

在一个小体积的前提下,有PLC、DCS、IPC、数控等多种控制器,各种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光纤或者超高速的串行总线也可以是背板进行互通,大家可以共享数据和信息。IO模块通过串行总线或者背板与CPU进行交互。

这种结构必需是一种积木式的结构,大家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结构和平台上按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价格的控制器、IO模块,比方说你使用的环境是设备控制,不需要复杂的运算,你就可以只选用PLC单元,而半年后,如果用户需要增加历史数据库和监控,那么用户可以买一个PC单元加入现有的控制系统,并通过一些设置和编程从而可以实现他需要的功能,而不需要在边上加一个电脑,当然这个PC单元是模块化结构的而不是通常的IPC。

这种控制系统最核心的是一个数据的交互和共享,这包括编程环境的整合和开发工具的完备,同一个变量必需在不同的控制器内是同样的数据结构,比方说变量A是由PLC产生的,但DCS和PC端也需要使用,那么应该可以在同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内可以从DCS的程序中看到同样的变量A,同时在PC端的数据库和HMI软件上可以使用到变量A。同时PC上的分析软件和优化软件也可以在同一个开发环境内对控制系统的工艺和算法进行寻优。

PAC是当前这种发展的一个子集,我个人更希望PAC按NI的方式发展,因为那样才能显示出一个新品种的特点来,否则与传统的软PLC并无二样,就变成了一个纯口号了。

这个地方一定要强调,这种多控制系统的通用平台这是一场软件的革命,从硬件角度来说,目前已有相当多的控制系统是带有这些特性的,比方说东芝公司的未世代综合控制器等,他们在同一个背板总线上可以插入三种不同的控制器,分别是PLC、DCS、PC,在软件方面他们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使其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跨控制器交互。软件方面的交互和工具的完备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时间,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说到东芝公司,日本人的团结使我感到吃惊,目前三菱、横河、东芝、日立有一个共同的控制系统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开发出来的平台和软件可以供这几家公司共同使用,东芝的负责控系统开发的苋总工也是一位相当有远见的专家,与其多次交流均很受益。使我也相信了大多数日本人个人并不坏。另外苋先生与德国infoteam的布兰德博士和KW的老总都是白发苍苍的长者,让人感到敬佩的是这几位长者对于技术的执着和深入,而国内我见到很多小伙子二十几岁就开始担心三十岁了能不能还干技术是不是要换行做管理或者市场,工控就像酒一样,时间越长越有味,在中国老一辈还在前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文革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全民皆商给破坏掉了,起码我相信如果不出意外,我到60岁都还会对技术充满兴趣。

第三类:专用控制器

我和一位朋友做过一个总结,一个产品或者装备,如果全国的年产量超过1000台,未来都会有人开发专用控制器,这不是悲观,而是因为成本和竞争造成的,比方说注塑机,在以前大多使用PLC,而现在大部分都使用专用的控制器,再比方说回流焊,这以前是西门子S7-200的市场,一套PLC加一个PC,现在相当多的厂商在用亚当温控模块或者IPC加板卡的方式做各种尝试,同时已经有不少厂商用单片机开发了专用的控制器。再比方说电梯,这是三菱传统的市场,现在被专用控制器挤掉了一大半的市场,这只是说这几个行业成熟了标准化了。

但是目前的专用控制器实现方式有其局限性,如果这个行业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用户没有多少非标的需要,那么问题不大,可是如果有相当一部客户需要做改动,那么选择这种方式就不是太合适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推崇的利用通用可编程平台开发的专用控制器,也就是用PLC的平台开发专用控制器,这样成本上面比单片机的方式高不到100块钱,但是可以享受PLC的可编程优势对用户的需要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同时可以享受PLC标准的各种接口,比方说网络、通信、数控等,而不需要再去重新开发这些功能。更重要的它的结构是按装备生产厂商的需要设计的,并且可以带液晶或者数码管的显示,用户不需要硬件和多余的点数都被去掉。成本方面比通用的PLC更有竞争力。

未来的控制系统最主要的工作在于软件和标准化方面,如何打破各大工控厂商和各大利益集团的壁垒是最困难的事情,希望不要像IEC61158一样十五年出来一完全无用的标准。在这一方面中国的厂商有其先天的优势,因为是后进份子,所以没有包袱,可以选择任何对自己有利的结构和技术,同时传统以来中国产品低价的习惯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先是量变最后是质变!但国内各厂商如何进行合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鼓动大家,使大家愿意放开短时间的小利而放眼全球的大市场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这需要有魄力的企业家和有能力的组织者,我与好几家国内的控制器生产厂商领导谈过这个问题,大家都表示赞同,但因为大家都处于初创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来处理这个事情,当然具体的方案也需要比较合理。

三、 结尾

前几天因为看了PAC几位朋友的论点,不是很认同,所以争论了一场,见几位朋友都已经动气,在这里,如有得罪,这篇文章就算是赔礼了。

真心希望工控论坛能吸引更多的控制系统的研究人员上来,这样可以提升整个坛子的水平,也希望大家在讨论技术时要以技术为重,你可以有门户之见,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要上升到对个人的攻击。起码在我就很喜欢我们的研发人员互相进行辩论,就算经常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其实在争论之中大家都在受益。

欢迎各位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欢迎大家来深圳交流!

最后带点私货,大家上微信小程序搜索:极简工业,看看这十多年老狗一直念念不忘的设备门户网站之事,总算有了一些成绩,可以帮助到所有的工控人员,2018年是一个捡钱的时代,谁用了谁知道。

相关问答

求推荐一下!!合肥小成本创业秘制配方,小成本创业服务态度...

[回答]这是基本不可能的除非是很简单的集中物料如果某种元素原料有两个的话就是一个平衡关系,有很多个解。并且实际的配方要根据成本和工艺来调整出来的。...

塑料撕碎机如何使用?

[回答]塑料撕碎机一、撕碎机电机:电机有必要选用正厂出产的商品。不能用创新电机或电机凑数。因这些电机的铜漆包线线径达不到棒机对额定电流的需求。故电...

哪位大仙,急急急!秸秆撕碎机如何使用?拜托了帮个忙

[回答]秸秆撕碎机一、撕碎机电机:电机有必要选用正厂出产的商品。不能用创新电机或电机凑数。因这些电机的铜漆包线线径达不到棒机对额定电流的需求。故电...

在线的各位知道吗,秸秆撕碎机操作起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还...

[回答]秸秆撕碎机一、撕碎机电机:电机有必要选用正厂出产的商品。不能用创新电机或电机凑数。因这些电机的铜漆包线线径达不到棒机对额定电流的需求。故电...

秸秆撕碎机夏季电机过热该怎么做?急需赐教

[回答]特点1、厚重动刀,破碎,刀具均采用合金钢铸造,坚固使用寿命长。2、框架板材厚,可抗高扭矩,非常坚固。3、秸秆撕碎机独立控制电箱采用微电...2、框架...

秸秆撕碎机出现阻塞现象该怎样处理?有谁可以回答一下吗?

[回答]秸秆撕碎机一、撕碎机电机:电机有必要选用正厂出产的商品。不能用创新电机或电机凑数。因这些电机的铜漆包线线径达不到棒机对额定电流的需求。故电...

塑料撕碎机按什么分种类?有懂行的吗?

[回答]2、框架板材厚,可抗高扭矩,非常坚固。3、塑料撕碎机独立控制电箱采用微电脑PLC自动控制,设启动、停止、反转及超载自动反转控制功能。整机系统符合C...

 音乐漫步  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5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