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药消息催化,盘龙药业大涨,又一次资金“做局”?
记者 | 陈慧东
编辑 |
一则新冠特效药相关公告抛出,让盘龙药业(002864.SZ)再度涨停,达成两连板。一时间,资金流入,游资齐聚,筹码急剧换手。作为一家老牌风湿骨伤药企,盘龙药业却频获资金青眼,今年4月那场“韭菜盘”还令人记忆犹新。此次再因新冠药连续大涨,结局又会如何?
盘龙药业截至12月23日收盘涨停,换手率达37.65%,成交额9.82亿元,涨停板上超1万手封单。前一日该股同样以涨停收盘,但换手率仅有5.22%,成交额1.25亿元。
根据盘龙药业12月21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梁承远博士团队的合作的“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开发”项目取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2项专利授权。
公司表示,两项专利授权是基于公司新型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候选药物PLC-01设计合成的PROTACs,细胞与动物实验显示具有优良的3CL蛋白酶降解能力,是全球范围内首批获得授权的抗冠状病毒PROTACs专利。本次专利授权的取得对公司本年度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
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一般需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审批、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审批几个阶段,甚至动辄需耗费数十年时间。
此次盘龙药业的新冠药仍处于最初的研究开发阶段,为何引发市场如此热潮?
目前盘龙药业旗下共有两大新冠治疗药品,分别为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以及清瘟护肺颗粒,目前两大药品均处于在研阶段。
界面新闻记者就这两款新冠药的在研状态事宜致电盘龙药业董秘办进行采访,公司董秘吴杰回复称,这两款药目前处于临床前期研发状态,新药研发一般需耗费三到五年甚至十年或更长时间,产品研发的过程也充满很大风险。比如冠状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虽取得了专利授权,但专利仅仅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后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研发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投资者对公司新冠药的研发进程非常关注,当然也需警惕对市场和资金对某类药品的过分关注。
两大新冠药均处在研阶段,但盘龙药业股价多次因此大幅异动。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10月至11月中旬,盘龙药业股价从28.57元/股左右的低点一路上涨,于11月11日走出52.98元/股,为下半年来的股价高点。拉起上涨行情的同时,该股成交量、换手率数据暴涨,可以看出资金已经提前进入。
东方财富终端数据显示,10月至11月中旬,盘龙药业共成交307万手,成交量123亿元,换手率560.07%,股价涨幅为48.73%,资金净流出1.36亿元。与同时段的8月中旬到9月底相比,该股成交量、换手率涨幅较大,或意味着资金已趁高点出货。
上述操作手法与该股今年3月至4月的那波行情如出一辙。此前3月至4月,短短19个交易日内,盘龙药业以12个涨停板的惊人涨幅实现股价翻倍,而后股价急涨急跌,从高点76元/股迅速杀跌至35元/股附近,在股价高点潜伏资金已经出货,“迟来”的投资者成了接盘侠。值得一提的是,该股处于上涨行情的过程中,盘龙药业多次举行投资者关系活动,对公司在研的新冠药相关产品进行信披。有私募人士对界面新闻称,盘龙药业的这轮行情是一次典型的“割韭菜”案例。
从盘龙药业最近的龙虎榜数据来看,炒作西安板块热门股的“老手”知名游资确实已开始出货。
截至12月23日收盘,该股龙虎榜上买卖前五席位共计净买入301万元。近日接连炒作西安旅游(000610.SZ)和盘龙药业的华宝证券上海东大名路以2051万元的买入额居买三席位;日前多次炒作西安饮食的知名游资国盛证券宁波桑田路以2458万元的卖出额居卖二席位,卖四席位为本地游资安信证券西安朱雀大街。
盘龙药业:打造风湿骨伤药物领导品牌 2024年中报再创佳绩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8月26日,秦药龙头企业盘龙药业发布2024年半年报,再创佳绩。
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盘龙药业实现营业收入4.5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965万元,同比增加9.95%。
以半年报看,盘龙药业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创上市以来历史同期新高,其中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近8个百分点达62%,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增86.23%达1.11亿元,展现了良好的经营能力和精准的战略定力。
盘龙药业是我国集药材规范化种植、药品生产、研发、销售和医药物流为核心产业的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现拥有通过新版国家GMP认证的片剂、胶囊剂等23条生产线及配套的检验、科研设备,形成了以全国独家专利、医保甲类品种盘龙七片为主导,涵盖风湿骨伤类、心脑血管类、消化类、补益类、清热解毒类、儿科类、妇科类、肝胆类等12大功能类别、100多个品规的强大产品阵容。
此次半年报,盘龙药业各项经营数据达到历史较高的水平, 核心产品竞争力突出, 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从净利润看,从2017-2023年盘龙药业已连续7年实现增长,上市以来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7%,2023年同比2017年上涨了3倍多;从营收看,公司上市以来营业收入也是持续增长,从2017年的3.77亿元增至2023年的9.81亿元,7年营收飙涨了2倍多,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3%。2024年上半年,虽然营收同比小幅下滑,主要因为剥离子公司博华医药,本报告期不再纳入合并报表导致,去年9月盘龙药业以1020万元转让博华医药全部51%股权。
从收入结构上看,盘龙药业主要产品分为自产中成药、中药饮片、医药商业配送和大健康产品。其中自产中成药为公司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突出,上半年实现营收3.11亿元,占营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3.62%跃升至68.39%,与去年同期的2.68亿相比增幅明显,同比增长16.17%。值得注意的是,盘龙药业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不断积极拓宽品种和品类,上半年公司中药饮片实现营收2556.90万元,同比增长141.68%,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潜力逐年凸显。
从细分市场占有率来看, 盘龙药业拳头产品盘龙七片销售额连年攀升,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接近8%, 已成为风湿骨伤领域领头羊。盘龙七片作为盘龙药业独家产品、国家医保甲类品种,竞争力突出,近些年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2022年销售额为3.69亿元,在我国城市及县级公立医院骨骼肌肉系统风湿性疾病领域中成药市场占有率为7.04%,2023年销售额为4.1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7.72%,市占率排名第一,预计今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接近8%。盘龙药业现已形成盘龙七片、盘龙七药酒、骨松宝片、痛风舒片、抗骨增生片、腰痛片、骨筋丸胶囊、接骨续筋片、三七伤药片等风湿骨病产品的强大集群,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成为风湿骨伤领域的排头兵。
在科研开发领域,盘龙药业同样表现突出。研发创新可说是药企稳健成长的“发动机”,今年上半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达1425.61万元,同比增长34.24%,为其在医药领域的持续创新与领先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上半年,盘龙药业有序推进PLC-01(1类化药)、PLJT-001(化药仿制药)、PLZY-001(1类中药创新药)以及PLJT-004(改良型中药)等在内药剂的临床前研究。此外,公司还获批成立了“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新型透皮给药系统)”,科研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饮片的升级。值得注意的是,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示了盘龙药业上市备案的多个项目,仅在今年4月、5月总共新增了多达107项中药配方颗粒备案,包括肿节风配方颗粒、防风配方颗粒、荆芥配方颗粒、鱼腥草配方颗粒等等,而2023年上市备案只有5个项目。截至目前,公司共有中药配方颗粒上市备案112项,已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上半年盘龙药业还新增了金银花、黄芩、板蓝根、天麻、葛根等5个品种的15省的集采中标,以及夏枯草等4个品种的小试研究,项目进展显著。作为公司“一体两翼”战略、完善中医药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一环,盘龙药业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取得新突破的速度可说是惊人的。在快速加紧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备案的同时,盘龙药业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的建设工作也将在下半年迎来竣工投产,目前正在积极推进。
从股价涨幅而看,盘龙药业表现依旧可圈可点。上市以来,盘龙药业历年保持合理分红,历年股利支付率在20%左右,累计分红金额超过1亿元,得到投资者的肯定。今年3月份,公司发布股份回购公告,截至6月底,回购金额已达999.43万元。数据显示,在2021-2023三年期间,盘龙药业已持续3年跑赢大盘,其中2021年上涨近26%,2022年上涨逾24%,2023年小幅下跌0.36%,投资者得到良好的回报,未来也值得期待。
中药市场前景广大,为盘龙药业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各国社会老龄化加剧、大众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日益完善,药品需求呈上升趋势,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药品市场竞争格局中,发达国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长速度较快,发展潜力可观。根据艾昆纬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14,240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26年全球药品支出将以3%-6%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2026年将接近1.8 万亿美元水平。
基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医保体系的健全、市场对高端医药产品和服务需求提升等因素驱动,预计未来我国医药产业仍会快速增长,对药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我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年《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则确定了8项重大工程和26项建设任务,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为产业链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近些年,陕西省出台多项中医药支持政策。其中,《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提升中药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壮大中药大健康产业,到 2025 年,全省中药全产业实现产值1,000 亿元,到2030年,中药产业高品质、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态势持续深化,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中药全产业实现产值1,500 亿元。盘龙药业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大。
盘龙药业主导产品盘龙七片,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折及软组织损伤。而今国内骨骼肌肉类疾病中成药市场竞争比较分散,尚未出现寡头垄断企业;同时因中成药的消费属性及终端消费者对中医药认可度的提升,后续零售连锁、互联网药店的终端渠道占比将不断提升;而随着老龄化加速以及医药的政策推行,中国未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中成药市场将持续增容,这些无疑为盘龙药业继续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药配方颗粒将是盘龙药业未来业绩的新增长极。在政策支持下,中药配方颗粒目前自处于持续增长阶段。比较发现,日本的配方颗粒对饮片的替代量超过了80%,而时下中国这个比例只有10% 左右,参考山东省《关于做好中药配方颗粒医保支付工作的通知(试行)》的文件,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量不得超出中药饮片的30%,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而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被纳入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这一市场的规模被预计将由2021年的252.45亿元扩容到2025年的532.18亿元,无疑提升了盘龙药业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正处于行业发展前期,时下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毛利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毛利率可达60%-80%,净利率可达15%-20%。随着中药配方颗粒上市备案数量的积累、生产线的建成投产,盘龙药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基础必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为盘龙药业的业务体量和利润带来新的增长点。
结语
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半年盘龙药业将以创新药为抓手,持续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锚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科技创新,国际化视野”的战略路径,稳步夯实“打造中华风湿骨伤药物领导品牌、做慢病疼痛管理专家”的战略定位,以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激发市场突破发展的“竞争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力”,强化生产质量的“管控力”。重点持续深化盘龙七片核心产品循证研究,打造秦岭康养、医养新业态,同时积极开发县级空白市场,加快小儿咽扁颗粒、骨松宝片等未来过亿元潜力产品的市场发展培育,实现多品增销和临床、零售双轮销售驱动新格,此外加快中成药(院内制剂)等创新研发及成果的转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并继续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回报。
相关问答
承包的林地,地上原本有树,承包期30年,能办理林权证么_找法网
plcw****u3fr3c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lpc9****93pvqx7分钟前提交了咨询nn3s****b...盘龙区律师官渡区律师西山区律师东川区律师找法网>法律咨询&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