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多伦多智慧城市流产:一场技术理想主义的失败?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王鹏
「观点提炼」
1.Sidewalk Labs最初想要打造全世界可持续社区的典范。灵活的建筑、人性化的街道、更加包容的公共空间和开放利用的地下基础设施,都将科技即将对城市带来的变革作为出发点。
2.经过一年多的艰难博弈后,Sidewalk Labs在2019年6月发布了一个“平庸规划”。随后,其运营模式变得面目模糊,甚至无法成立。今年5月,由于当地居民对于隐私的担忧,再加上疫情来袭,Sidewalk Labs宣布不再从事Quayside项目。
3.Sidewalk带给我们的启示:短时间建造一个完整的新技术乌托邦,或者一步到位建立城市大脑,都是在搭建空中楼阁;所有的现代城市发展,本质上都是政府、企业和市民这三者的动态博弈,针对任何主体的傲慢和轻视都会是致命的隐患。
「正文」
Covid-19疫情之下,黑天鹅在全球频频飞起。2020年5月7日,Alphabet(谷歌母公司)的子公司Sidewalk Labs宣布放弃总投资额逾13亿美元多伦多滨水区项目。一个举世瞩目的未来城市项目宣告夭折。
在国内正在轰轰烈烈开展新基建投资和城市大脑建设的时候,我们很多智慧城市灵感的来源、理论与实践的旗帜倒下了。然而创造未来城市的故事远未结束,掩卷唏嘘之余,让我们回顾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发生了些什么,也盘点一下这个项目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
一、高歌猛进: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2017年10月,Sidewalk Labs宣布与多伦多市展开合作,在市中心以东一处名为Quayside的工业滨水区建造一个高科技社区,项目名为“Sidewalk Toronto”。
针对多伦多面临的“持续走高的房价、日益恶化的交通以及悬而未决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等大城市病,他们首先发布了一个由规划师协助科技公司共同完成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其理念是采用软硬件一体化技术,通过大量传感器的安装,将交通、建筑、公共空间、管网基础设施等,通过科技与数据进行串联,收集交通、噪音、空气质量等方面数据,并监测电网性能和垃圾收集情况,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更好地了解人们居住、出行等问题,以新技术精确匹配城市服务的供需,改善城市生活体验。
通过该项目,Alphabet把城市设计和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融为一体,尝试用自身的科技成果解决城市的运营、交通、住房、能源等问题,从而达到对城市规划模式颠覆式的再定义。即为城市装上大脑的同时,也为其搭载最先进的四肢与感官系统。
Sidewalk Labs首先提出了其智慧社区的发展目标,也是整个方案的逻辑起点:
1.建立一个完整的社区(Complete community),为多元化的居民、工作者与访客提供超高质量的生活品质;
2.为尝试解决各项城市挑战的人们、企业、创业者与本地组织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共同解决如能源使用、住房可负担性以及交通运输等问题;
3.使多伦多成为全球正在快速兴起的城市创新的新型工业的中心;
4.将该项目打造成多伦多甚至全世界的可持续社区的典范。
该规划里所有的技术,都是以“人”,也就是社区和居民、工作者、访客这些具体的城市使用者的需求出发,解决他们将会面临的问题。
Sidewalk Toronto的数据与物质层级相互串联(作者供图)
Sidewalk Toronto通过搭建一个城市平台,使得物质空间层面(physical layer)与科技数据层面(digital layer)能够相互融合,并通过标准层面(standard layer)制定规范,为城市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
Sidewalk的物质层面上将会引入四种核心概念来创造更加灵活开放的城市空间:
1. 灵活的建筑:适应性更强的建筑和新的施工手段,使住房与零售空间变得更加可负担;
2. 以人优先的街道:通过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与一系列便捷的交通方式,让人们享受更加便宜、安全和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3. 更加包容的公共空间:创造公共空间让人们更能享受室外环境,加强社区联系;
4. 开放利用的地下基础设施:减少检查与维修的成本和对城市正常运行的影响,为日后技术或系统升级预留空间。
在Sidewalk Toronto的项目方案中,规划师描绘了城市管理者、专家和市民都可以看懂的具体的空间意向。
漂亮的手绘图、精致的剖面图里面展现了Sidewalk精心选择的一系列尚未广泛应用的城市技术,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未来城市运行愿景:自动驾驶、自行车高速、物联网社区、混合利用的空间、可改变尺寸和模块化改造的Loft适应性建筑、基础设施地下管廊、模块化的城市实时信息系统、实时城市地图平台、低成本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城市门户和市民账户体系、对城市数据的规范访问以及与城市基础设施交互的城市API服务、基于人的活动的城市预测模型和调控机制、取代LEED的被动式房屋标准、主动式能源需求管理、微电网、弹性热网、智能垃圾处理系统、模块化高层木结构建造体系、结果导向的自动化规划审批模式、多样化住宅供给及其金融支持、无车化社区、共享单车、户外气候改善结构、共享电动车、拼车服务、收集数据并且能够作出反馈的动态街道……
Sidewalk Toronto意向图(作者供图)
为了支持这些应用技术,规划中明确提到的更基础的(ICT)技术点还包括:基于LoRa的低功耗物联网、免费高速无线互联网、城市事件感知的数据标准、城市事件与基础设施状态的机器学习建模、具有前端结构化处理能力的深度学习摄像头、就地发电设施、就地电能存储、建筑立面PV整合、场内外自动化建造、3D打印、新型保温板、智能温控器、基于数据地图的住房和社区事务沟通平台、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收费系统、无人驾驶飞机、物流机器人、LED可变车道系统……
而在这些背后,则是Alphabet、Google、Google Ventures经营多年的投资版图,Nest、Flow、Semaphore、Waymo、Lyft……以及已经纳入Sidewalk Labs体系孵化的在研新技术。
在国内线上电商和O2O市场接近瓶颈,共享经济乍暖还寒的环境下,BAT打开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风口,试图榨取C端(个人用户端)最后的利润。而Google却将大量资源投入了似乎不太合乎互联网公司身份的传统重资产领域——城市建设。
在这份由科技公司提交的城市规划方案里,讲到的都是传统城市规划习以为常的话题,但内容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都将科技即将对城市带来的变革作为出发点。
这些技术的共同特点是,用ICT技术改变了原有城市建设和运营的基本逻辑,以数据为核心重新建立了更为高效和弹性的空间和设施体系。无论叫互联网+,还是线上线下融合(OMO),本质上都是通过科技改变人对城市空间的使用方式。
从最基础的城市家具、传感器,到住宅建设、道路交通,从地下管廊到建筑结构,从垃圾处理到新能源技术,从地块划分到公共空间运营……
随着低功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Sidewalk Toronto中的万物都变得互联、可感、可控,人们司空见惯的一切都会以新的方式被重新定义,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再不可分割。
智能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自行车在智能锁的改造下,变成了可以以极低价格按需取用的城市准公共品,用户和管理者都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与产品通讯。
城市和街道上,类似共享单车的新型设施会越来越多,垃圾桶、路灯、公厕……提供了更多人性化功能的同时,整个城市被ICT技术重塑,变成了全生命周期数据化可感知、弹性可变、实时可控的数字化平台。
海量数据通过传感物联网、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汇入城市数据平台,并在实时地图上动态展现;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前提下开放数据,市民和企业可以获取或者加工成新的数据产品和应用;机器学习可以通过多源数据的表现识别城市事件;城市模型可以对各种异常提前预测和预警;管理者、市民、从业者可以在平台上共同参与社区的治理。
整个系统从端到云,对ICT软件、硬件、算法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
虽然未提“城市大脑”,但替换了全新的数字肢体和感官之后,城市的运行无疑只能由一个无比强大的AI接管。
作为城市的“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更为巨大的产业生态,显示了Google无比的野心和远见。
Sidewalk Toronto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新起点(作者供图)
二、挥刀自宫:亢龙有悔
因为北美对数据隐私的关切、对经济发展前景的质疑,项目规划发布后,经过了一段举世瞩目的热议后,开始在一个又一个听证会中艰难推进。
现场讲座、圆桌会议、邻里会议、36人讨论小组、临时活动和偶尔的原型演示与公众交流……这些都在试图摆平当地居民、多伦多滨水区政府、当地政界人士、联邦政府及其在旧金山的母公司(也就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等利益相关方。
艰难的听证过程(MIDP)(作者供图)
当然居民们的担心也不难理解:他们显然不希望看到一个有利于硅谷,而不是当地居民的社区,毕竟利用用户个人信息盈利是互联网公司的基因。
Sidewalk Labs一直强调它事实上,或主观上是独立的,并且没有计划把Quayside项目作为收集个人数据的方式。但人们仍然对此感到担心,认为规划中遍布的集成传感器和智能摄像头是用来采集个人隐私的,即使技术上已经尽可能规避这个可能性。
一年多的艰难博弈,一再推延的MIDP(Sidewalk Labs Maste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越来越被大家所期待,舆论几乎认为这是Sidewalk最后的机会。
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终于在2019年6月看到了1500页的MIDP。事实上,这四个厚厚的本子不可谓不用心,作为一个起步区详细规划,完全可以指导具体建设,连未来几十年的道路断面设计演进和灵活的室内壁橱设计都已经考虑到了。但在另一个角度说,这又是一个平庸之作,是一再妥协退让后已经毫无激情的无奈之举。
起步区Quayside的效果图(作者供图)
Sidewalk最初的团队,是定位于一个科技公司,其构成包括IT工程师、规划和咨询人员、地产开发人员。如果说最早的文本是这几个团队完美合作的产物,那这份MIDP看起来只是一个还不错的地产项目方案。
Sidewalk Labs 发布了“负责任的数据使用框架”,明确表达了在数据收集、数据使用和数字治理方面的观点。
比如,将数据捕获限制在整个城市的“最低限度”,只搜集解决现有问题所需的数据。
Sidewalk Labs 明确提出“放弃不直接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收入来源”,包括“数据商品化”,这无异于“挥刀自宫”。
数据运营并不是简单的采集和倒卖数据,而会作为未来城市的基本运行逻辑,融入城市的血脉。
在弱化了最敏感的城市感知网和数据开放运营之后,我们发现原来所有的可运营的新模式都变得面目模糊,甚至无法成立。
三、折戟沉沙:潜龙勿用
2020年5月7日,Sidewalk Labs的首席执行官Dan Doctoroff在线声明中表示,鉴于COVID-19疫情导致的 “前所未有的经济不确定性”,使得拟议中的项目在财务上不具备可行性。
另外,因为传感器安装和数据收集等隐私问题,这一项目也引起了该地区居民对于隐私的担忧。虽然Sidewalk Labs也一直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也因此,这一智慧城市项目的兴建至今仍未获得政府的批准。
“2017年10月,Sidewalk Labs和多伦多滨水区开始计划对Quayside达成一个共同愿景,Quayside是一个从技术和城市设计方面的创新产生的,从根本上更具可持续性和可负担性的社区。自该项目开始以来,我已经结识了成千上万的多伦多人让城市变得更美好,让整个城市感到兴奋。”
“因此,Sidewalk Labs不再从事Quayside项目,实在是令人非常悲伤和失望。”
尽管由Alphabet拥有的城市创新公司在创新项目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但由于当前的经济状况,该项目在财务上不再可行。
该公司表示,尽管滨水区项目被取消,他们仍将持续关注城市交通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创新;继续从事工厂化木结构建筑研究,以提高住房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数字规划工具、全电能社区等研究也会将继续。
Doctoroff写道:“码头区项目对我们很重要,这一决定是艰难的决定。我们感谢为该项目做出贡献的无数多伦多人,并感谢社区团体,公民领袖和当地居民的支持。”
“Sidewalk Labs被多伦多市所提供的多样性、增长和机会所吸引,并且这种观点在沿途的每一步都得到了肯定和加强。多伦多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创新中心之一,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四、沉舟侧畔: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超前技术带来的超高成本,公众对数据隐私的关注,早就注定了这个计划的失败。
但它在全球范围内启发并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设——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新一轮高潮,并指导了后续一系列未来城市实践的技术方向,从雄安新区到Woven City概莫能外。
虽然在很多方面,Sidewalk已经做到了一个公司力所能及的极限,但仍无法避免的失败,可以说给我们未来的智慧城市实践带来一系列清晰的警示。也许这些就是这个项目留给我们最重要的遗产。
1、经济:远期回报与近期投资平衡
Sidewalk最初那个震惊了几个行业的方案,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使用ICT技术深刻改造整个城市系统的完整思考,呈现了一个近乎科幻的可以基于数据驱动和运营的未来城市图景。
相比以前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投资驱动的未来城市和智慧城市实践,这虽然只是一个顶层设计,但是实实在在立足于Google的投资生态和技术能力,从市场化角度思考数据运营和城市运营,并在探讨可持续盈利和发展的路径。
这些模式和路径目前看来并无问题。但在城市建成之前,这些回报无从谈起。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作为开发项目,近期的投入产出平衡问题,还是要遵循地产开发的基本逻辑,即通过销售、租金、持有升值等方式回收土地、融资、建安等成本。这与“可负担性”的初心难免矛盾的。
在各种先进技术增加的30%投资成本的前提下,即使获得政府的大幅度地价打折,仍然难以平衡。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虽然中间尝试了很多策略,包括用Google加拿大总部争取地价优惠、纳入周边经营性用地平衡成本等,但在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和房价下跌预期作用下,终于崩溃。
这种模式,与我国地产领域近年流行的用科技概念勾地,其实并无本质区别。
高科技长远看来的确能降本增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但在技术应用之初,成本必定高于从前。这种成本如果让商业主体承担,最后无疑会转嫁给市民,“可负担性”完全无从谈起。何况绝大多数技术还没有Google的炫酷,政府领导审美疲劳之余,慢慢也没了价值。
资本总是短视的,而城市发展是缓慢的,一项改变城市的技术从验证有效、示范成功到商业应用比一般的产品还要漫长得多。
从这意义上说,雄安新区的各种新技术应用全面落地,确实是一种制度优势。纯粹靠市场经济方式推动城市级的大规模技术示范是无法成立的。虽然长远来看,通过这种示范来掌握城市发展的技术话语权,经济回报是无需担心的。
2、技术:空中楼阁与新基建
Sidewalk全面重建城市系统、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努力,其疯狂不亚于马斯克的火星计划。相比之下,我们所向披靡的城市大脑则“务实”得多。只需要接入现有的数据就能给城市管理者未来感的大屏,让大家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快感,商业上也能快速落袋为安。
这倒并非完全是揶揄,因为我们知道,城市的进化也需要时间。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完成城市赛博格的演进,并不是靠砸钱就能一蹴而就的。基础设施体系的改造相对容易,但社会系统运行的惯性、人性和习惯的改变,要靠起码是代际的周期来切换。
所以,短时间建造一个完整的新技术乌托邦,或者一步到位建立城市大脑,都是在搭建空中楼阁:要不就只能是集成一些现成技术匆匆上马,要不就只能搞些面子工程看个样子。就连Sidewalk夸下海口的黑科技们,绝大多数在全球都没有成熟的产品,短期内研发转化并大规模推广困难重重。“这个工具还不存在,” Sidewalk Labs 首席策略官 Rit Aggarwal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我们需要打造它,因为目前市面上最好的工具很贵、很慢且分析结果非常粗糙。”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未来的城市科技大多数还在实验室里或者只是创业公司的早期原型,需要长期的验证和在真实场景中迭代改进。
所以Sidewalk最初方案中一个小小的集成传感器,在全球都没有找到成熟的产品,直到见到我们团队研发的Citygrid。而最为困难的,就是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方向选择,也正是我们所说的“新基建”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Sidewalk这些年在城市建设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已经领教了城市科技与互联网逻辑的不同之处。
显然他们也意识到与其继续宏大叙事,不如退而结网,真正投资新基建,从产品研发入手。积累足够的产品之后,未来城市项目作为综合场景展厅的价值才能发挥出来。
在 Quayside 项目宣布失败的同一时间,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被爆出联合知名的投资基金,给Sidewalk旗下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 Sidewalk Infrasturcture Partners筹集了4亿美元的融资。
该公司的目标,就是投资下一代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交通、能源、垃圾回收等等与城市息息相关的产业。他们第一个投资目标就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公司AMP Robotics。
在智慧城市领域,定义未来城市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核心工作,除了5G、数据中心和综合管廊这些我们熟悉的概念,更重要的包括城市数据中台、城市感知网和智能基础设施管网等在内的真正属于“未来”的产品,这些才是未来Sidewalk们的星辰大海。
3、机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与我国绝大多数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实践不同,Sidewalk Toronto总体上是一个以企业主导的市场化行为。但从平地开发一个城市毕竟不同于搭建个网站,企业与政府合谋,自上而下的准政府行为,在公众力量强大的北美并不足够正义。
同样作为未来城市的实践者,我们深知Sidewalk这几年间努力的艰辛。他们奔走于政府、企业和市民之间,平衡各方利益。在我们看来,Sidewalk Toronto已经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融合的项目。
然而,在数据隐私、盈利模式等方面,触碰大量法规政策、政治利益甚至大众观念的红线之后,政府、企业和市民三者的利益最终无法妥协,才是这个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
所有的现代城市发展本质上都是这三者的动态博弈,针对任何主体的傲慢和轻视都会是致命的隐患。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企业作为技术的倡导者和最直接受益者,总会更有动力去推动其落地;政府的诉求相对多元,虽然在刺激产业和就业领域与企业有着共同的诉求,但守夜人的职责要求其通过政策法规守住社会公平和公共利益的边界;公众则最为保守和分裂,即使尝到了甜头,也很难对大的变革达成共识,毕竟所有的变革都难免会带来一些人群的阵痛。
当然在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力量平衡点与欧美差异巨大,会更有利于长远的决策。无论如何,在大的城市变革中,技术往往只是个前提,对政府和公众认知的沟通和共识,才是最需要漫长等待的。
因此,在大规模的智慧城市项目中,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统筹推进固然重要,自下而上的市场化创新研发,以及公众的广泛参与也缺一不可。
结语:或跃在渊,无咎
若非疫情来袭,如果经济平稳运行,Quayside收缩成一个逼格较高的地产项目,保守地苟活还是不成问题的。而其最终彻底宣告结束,也算给我们一个理想主义者应有的悲壮结局。
其实,这只是一个项目的及时止损,甚至也许整个项目高举高打的初衷本就是虚晃一枪。不但Sidewalk还在,其未来城市战略也仍在更加务实的延续。
这个教科书式的项目给所有未来城市的实践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奠定了智能时代未来城市的基本技术范式: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用更多元技术解决城市问题的技术范式。给我们开启了一个以城市为创新平台、以未来城市理念整合产业资源、以城市运营和产品复制创新商业模式的全新产城互动方式。
类似的未来城市和智慧城市实践已经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全面展开。无数的企业投入到与未来城市定义有关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之中。假以时日,等待政策法规与市民观念跟上技术的节奏,我毫不怀疑这样一个未来城市将会在某地呈现。也许最终的技术路线和面貌与之相去甚远,但也必然是一脉相承。
见群龙无首,吉。
□王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社区研究中心(CSC)专家委员,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智慧城市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个人公众号:wepon智慧城市与城市智慧
编辑:李碧莹 校对:王心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互联网六大盈利模式全解析
当前,我们经常看到有关互联网企业们的新闻动辄被打上百亿,甚至是千亿的标签,这也不得不让人感叹互联网发展之快。你所了解的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有哪些?你知道最好的流量变现方式是什么吗?
4月3日,摩拜37亿美元卖给了美团。摩拜成立于2015年1月,37亿美元,用时3年;
5月3日,小米正式在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估值700亿美元。小米成立于2010年,700亿美元,用时8年;
5月11日,蚂蚁金服将完成逾100亿美元融资,估值约1500亿美元。蚂蚁金服成立于2004年,1500亿美元,用时14年;
网传,滴滴最早今年IPO,目标估值700亿~800亿美元。滴滴成立于2012年,700亿美元,用时6年。
上述5家公司早已是各个领域的独角兽,最近新闻频出,动辄百亿千亿,吓坏了我等吃瓜群众。1998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搜狐、新浪、网易、腾讯这四大门户网站几乎都在那一年成立,当时互联网刚进入中国,大家还不知道通过互联网怎么赚钱,彼时谁都没想到,20年后,这几位互联网的先行者能够凭几台电脑进入福布斯中国百富榜。
1999年,腾讯一周年的时候,因为没有盈利模式,账面上的钱烧完后,差点60万被卖掉,而如今,小马哥已经成为坐拥千亿的中国首富。
中国20年互联网发展史
盈利模式分为自发的盈利模式和自觉的盈利模式两种,早期的中国互联网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大家都在摸索尝试,很多靠卖广告勉强维持生计。
现如今,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越来越有规律可循,很多公司一开始就设计好产品清晰的盈利模式进入了自觉盈利,他们越来越有钱,财富积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滴滴从0~1,仅用了6年,估值达到800亿美元。滴滴不拥有一辆汽车,但是它的规模比任何一家出租车公司都要大很多。在互联网时代“连接比拥有更重要”,滴滴连接了2000多万个司机,微信月活用户达10个亿,微博的月活用户达4亿人,美团点评月活用户8000多万。
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金钱,有了流量,有了用户,就不愁赚不到钱。10亿用户一人一个月给腾讯创造一元收益,腾讯一个月就能赚10亿人民币(笔者小时候做过这样的梦,如果全中国人一人给我1块钱,我就可以轻松走上人生巅峰了,笑醒)。然而,并不是每个公司都那么幸运,能够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很多创业公司烧光了投资人的钱,还是没能盈利,最后死掉。那么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有哪些?最好的流量变现方式是什么?
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总结下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六大主流盈利模式。
一、卖广告
卖广告是早期中国互联网最原始的盈利模式,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在门户时代,四大门户网站就开始卖各种广告位,焦点图、通栏、弹窗等,经过20年的进化,广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大数据让目标用户的定向也越来越精准,广告业务也从SSP走向了DSP
广告类型:网盟广告(eg:百度网盟、阿里妈妈、其他中小网盟)、移动广告(eg:多盟、有米、艾德思奇、点入)、搜索竞价广告(eg:百度SEM)、信息流广告(eg:腾讯社交广告、今日头条、新浪粉丝通、新浪扶翼、网易有道)
企业代表:百度(百度: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不是广告公司!我:请看财报)
二、电商卖货(包括实物产品和虚拟商品)
世界上最早的电子商务公司是如今的世界首富Jeff Bezos 在1995年创办的亚马逊。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公司则是马爸爸在1999年创办的8848
电商类型:B2B、B2C、C2C、F2C、O2O
产品代表:慧聪网(B2B)、网易严选(B2C)、淘宝(C2C)、直卖网(F2C)、O2O(美团网)
注:严格来说淘宝天猫的盈利模式不是卖货,他们只是给商家提供了一个卖货的平台,他们真正盈利的是商家交易抽成和直通车、钻展等广告业务。
三、平台佣金抽成
平台促成交易后,向商家收取佣金,平台不直接生产创造价值,而是去整合资源。这种方式就像房地产中介里的链家,一头对接房东,另一头对接买房者,当交易达成时抽取2%的费用作为佣金。5月11日刚在美国纽交所敲钟上市的虎牙直播为代表的直播平台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便是抽取平台上主播的粉丝打赏或者礼物。
抽成对象:商家、司机、威客、主播
产品代表:天猫(商家)、美团(商家)、滴滴(司机)、八戒网(威客)、虎牙直播(主播)
四、增值服务
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先用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去吸引用户,去抢占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然后再通过增值服务或其他产品收费。今年4月底,雷军在小米的发布会上说小米硬件的净利润率不超过5%,他可能没有撒谎,因为在小米的生态链条里,硬件免费+内容/服务收费,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模型
服务类型:更高级的功能/内容/服务、会员特权、虚拟道具
产品代表:360杀毒(企业服务)、QQ会员(会员特权)、王者荣耀(虚拟道具)、WPS办公软件 (会员特权)、百度网盘(会员特权)
五、收费服务
收费服务早已有之,例如家政服务、家教、导游、律师咨询等,但在互联网时代服务的类型变得更加多元化。想起来前段时间刷屏的陶渊明后人,一个90后在喜马拉雅做主播靠讲故事月入百万,实现财富自由,这在10年前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现在发达的SNS网络以及方便的在线支付技术,让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服务类型:产品、信息、功能、技术、API接口、知识、内容、经验、咨询
产品代表:阿里云服务器(功能)、友盟(技术/数据)、高德地图(接口)、网易云课堂(知识)、樊登读书会(内容)、分答(经验)、在行(咨询)
六、金融运作
肉从冰箱里拿出来,再放回去。问:手里剩下啥?当然是油水啊!
这就是腾讯和阿里为什么一直拼了命要抢夺用户的支付入口。在今年3月份沃尔玛站队腾讯,开始停用支付宝仅支持微信支付。
运作方式:金融借贷、账期、沉淀资金、资金池、旁氏大法
产品代表:花呗(借贷)、简书等平台打赏提现规则(满100元才能提现;我里面的15元,我不要了,送给你好吧~)、摩拜(沉淀资金)、拍拍贷(资金池)、善林金融(旁氏大法,已被制裁)
附案列
案例一:美团外卖盈利模式
1. 佣金抽成
向入驻的商家抽取一定的交易分成。
2. 平台增值服务
美团内的广告位如banner、推荐位、专题等-商家。
用户画像、竞争情报等-商家。
付费会员特权-用户。
3. 自营餐饮
平台掌握了所有商家的订单数据,知道在什么地段在什么时候卖什么最赚钱,这就是大数据。
4. 资金池
每一周或者两周和商家进行结算。利用账期做沉淀资金的投资利用。
5. 商家数据和用户数据信息的售卖
网曝美团用户信息1毛钱1条被贱卖(美团:我们是无辜的,我们也很无奈!我:我TM还不值一块钱么~)。
案例二:摩拜的盈利模式
2018年3月8日,摩拜单车已经进入全球超过200座城市,注册用户量超2亿,运营单车超900万辆。
某知名投资人曾说“摩拜是过去三年中国最牛的商业创新模式”。
1. 押金池/资金池
一个用户的押金为299元,现在摩拜有多少个用户缴纳押金并没有数据披露。17年年初,有媒体报道说摩拜的用户押金池已经到数十亿,并且没有监管单位监管这笔钱,时过一年现在押金池里的资金数量到底多少钱,没有人知道。这么多钱即便放在银行,按照4%的年收益,一年也有几千万,更何况摩拜会把钱放银行拿4%吗?
2. 收费服务,分时租赁
骑行一次按照1元,一辆车一天被使用4次话,一年按照250天计算。一辆单车一年可贡献收入1000元,而一辆单车的造价为500~2000元(官方说是3000元),现在和富士康合作造车,新一代摩拜每车的造价应该低于1000元,一辆单车假如可以使用4年的话,一年即可回本,剩下3年即可净赚。
3. 广告收入
一个拥有2亿用户的高频超级APP随便接个广告,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合作过的客户有:万科地产、优衣库、1号店、京东、正义联盟大电影等。
4. 电商卖货
摩拜一直在尝试更多的盈利方式,卖周边既是一种,在摩拜成就馆出售雨衣、手套、保温板、钥匙扣等产品,但效果差强人意
注:摩拜单车居高不下的折损率、高昂的运维成本、快速拓城大量造车的成本要求公司有强劲的现金流支撑,这可能也是最后卖身的原因吧。
案例三:樊登读书会的盈利模式
樊登读书会创办于2013年,创始人樊登早期是央视的主持人,后来开始和罗振宇一样做起知识付费的生意,现在有近200万付费会员、600个线下社群、300个城市分会,年收入过亿。
1. 收费服务
一年会费365元,给你讲50本书;付费课程服务。
2. 卖书
听了解读后不过瘾,想买本实体书回去看看,好的,书他们也卖。
3. 在线下开书店,做传统生意
樊登这个IP现在有很大的号召力,于是在线下开始做起书店生意,采取加盟制,向加盟商收取5~10万元加盟费,还有一些额外的管理费、培训费等。
4. 线下社群收费活动
各个城市代理拥有本地社群的管理权,可以每周组织一些同城活动,向社群成员收取一定的组织费。
总结
任何一个成熟的产品生态里,都不会仅有一种盈利模式,它一定是多元的。盈利模式做为商业模式里的一环,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也需要不断的变革和创新。
前不久的Google I/O大会刷屏了朋友圈,不禁让人感叹过去未去,未来已来,未来将是人工智能的AI时代,将是万物互联的IoT时代,如何在后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革命中抢得先机,不仅是巨头们要思考的,也是你我要思考的,因为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共勉!
最后,以上总结如有描述不当或错误,欢迎在留言区探讨交流。
作者:康伊兵,高级产品运营,在全栈运营的路上,欢迎与大家交流。
本文由 @康伊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问答
M6app官方(官方)官方版-APP下载IOS手机APP下载
[回答]格盾属于大众档次的大家电、厨房电器品牌。(Gedun格盾)深圳市亿凡电器有限公司是现代化的商用厨电设备专业制造和销售企业,具有完善的检测手段、雄...
复合墙体用软件如何计算?-答疑解惑-广联达服务新干线
[最佳回答]这样的墙可以利用软件中的复合墙绘制图形计算,只要你正确绘制了图形,软件的计算结果就是准确的。
MQ在CAD施工图中是什么意思-XVlaUasm的回答-懂得
MQ在CAD图中是幕墙的拼音前两个字母的缩写,在施工图中MQ就是幕墙的意思MQ在CAD施工图中是幕墙的意思幕墙是建筑的外墙围护,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
CL复合剪力墙如何使用软件绘制并计算钢筋及砼的工程量-答疑...
挤塑板+50厚钢筋混凝土组成,该怎么绘制0回答我来答
在软件中如何布置外墙保温?-答疑解惑-广联达服务新干线
[最佳回答]外墙保温的厚度要与图纸保持一致,因为建筑面积要算至外墙保温边线,所以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但必须用外墙保温的构件下画。外墙保温的厚度要与图纸...
外墙保温板数控裁板锯优点是什么?十万火急!
[回答]1、外墙保温板数控裁板锯设计用于板式家具生产企业大批量裁板作业用。2、外墙保温板数控裁板锯对需要裁板的尺寸进行预编程,就可以由程控推板器及其...
请问:CL复合剪力墙如何使用软件绘制并计算钢筋及砼的工程量...
[回答]CL复合剪力墙如何使用软件绘制并计算钢筋及砼的工程量可以在广联达网站下载学习视频参考下或者QQ531695314谢谢不知道
棋牌www官方网址入口(中国)官方网站·IOS/APP下载/APP_微思
🦥棋牌www官方网址入口😻支持:64/128bit🥺是一款非常不错的网络电视直播软件,它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且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天极下载CBox央视影音聚合标签频道为...
XPS挤塑板的特点?如何鉴别XPS挤塑板?,石墨XPS挤塑板操作复...
[回答]山东华能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国内规模化的专业建筑节能保温、新型保温材料的研发、生产重点企业。山东华能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研制...
请问GTJ2021如何绘制计算主体结构“免拆一体保温板”?-答疑解...
[回答]砌体墙,没有模板的。剪力墙才有模板的。